六標準差專案手法工具課程心得-市場開發部_高若庭 (102.03.16)

亨將六標準差課程 2013.03.16 於亨將     心得報告:高若庭(市場開發部)

本周是公司安排六標準差相關課程的第二周,所上的是田口實驗手法 & SPC相關之品保課程。前陣子因為有準備過CQT(品質技術師)的考試,所以上起課來對於第二段的SPC製程品質管控等計算方式並不算太過陌生。(說起來有點像是在做複習的感覺)

記得今年一月在文化中心看台上六位同仁做專案發表時的想法,那時候只知道,喔~原來大家都是找出平常在工作時困擾自己的大問題,然後透過一次兩次不斷的實驗,以找出最佳條件組合,來解決自己工作上所遇到的難題。也因為這樣,所以那時候台下的我,其實滿佩服大家的。因為在平常繁忙的工作當中,得要撥出很多的時間來做不同的實驗以求得最佳解。但在這禮拜的課程之後才知道,原來可以透過所謂的田口實驗(L9表或L18表)來簡化實驗的過程。4個因子3個水準,原先組合才會使結果最佳化),但因為有L9表的存在,我可以對照著前人的智慧(套用表中結果)就可以輕輕鬆鬆(?! 喔~ 應該說是可以”簡化”)我的實驗過程,來得到結果。這其實是滿神奇又便利的事情。此外,田口實驗也因應各種不同的問題狀況,推演了三種特性來供大家參考(望大、望小、望目)。基本上有了這三種特性,應該是可以cover所有人不同問題的狀況了。

另外,上完第一階段的田口實驗手法,接著就是讓大家頭痛混亂的計算了。(寫到這裡忍不住有點慶幸自己先前有準備過CQT考試,所以這個部分聽起來相較於其他人其實是比較輕鬆的。)

經營一個工廠,不可免俗的,大家看重的不外乎以下三個部分:C(價格)、Q(品質)、T(交期)。但價格(C)及交期(T),是可以簡單被拿來比較的,因為他們很明確的可以以數字來做衡量。但品質呢?A廠說它們家的品質最好,B廠說他們家的品質超級好,到底是「最好」比較好?還是「超級好」比較好?這種文字上的敘述,其實是相當難讓人來做判斷的。但是透過製程管制水準Cpk,就可以簡單的來做評判了。產品的品質狀況,除了要準確之外,精確也是很重要的。一堆因製程產出之後得到的數字,可透過Cpk來衡量此產品的精確度,若製程當中出了問題,也可透過這個部分來被發現且被調整,確實是滿厲害的…. 但一邊佩服的同時,還是免不了的開始憂心自己的專案。一旦課程結束之後,豈不就意味著開始的時間即將到來呢?哎哎~ 這個其實又是題外話了….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