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格行動日(大自然反撲)

近來每每看到各媒體報導有關讓人無法理解自然現象(不管是國內外都是)
提供幾篇新聞報導再讓大家思考:
全球暖化造成美國國家公園危機!(引自環境資訊中心報導)
本月1日,美國一份全球暖化衝擊國家公園的研究報告出爐,其中明確指明25處美國國家公園、湖岸、海岸、紀念碑等景點,是受全球暖化衝擊最嚴重的地區。該報告主要作者、洛磯山脈氣候變遷組織(RMCO)負責人斯蒂芬桑德斯警告:「氣候異常是美國國家公園有史以來遇到最大的威脅。」
該報告中指出,氣候變遷的強烈衝擊包括幾個層面:除了讓雪、水流失以外,海平面上升將淹沒濱海的國家公園,劇烈的暴風雨也將帶來過多的水量。這些都破壞了公園中的棲地,使得動植物消失。
這份《國家公園險境》報告由RMCO與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(NRDC)合作提出,,在此之前,6月間由眾議院通過的清潔能源法案,才在9月底提到參議院中審議。「國家需要確保這些公園的未來,就像過去承諾要保護的一樣。」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的資深成員西奧斯賓塞(Theo Spencer)表示,「清潔能源法案如果能順利通過,不但有助於維繫國家資產,同時還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,促進經濟成長及國家安全。」

該報告的32項主要建議中,建議美國的國會、行政單位,及美國國家公園局,能擴大現有的國家公園,並著手規劃新的預定地,以保存最具美國自然和文化代表性的範例,給未來的世代。報告書還提出其他補救措施,例如全面制定清潔能源相關法案,並控制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,目標是在2020年時,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至少減到目前排放量的20%以下。
冰河國家公園境內 Grinnel 冰河退縮情形。上:Carl Key攝影,USGS提供。下:Blase Reardon攝影,USGS提供報告中警告,所有國家公園中的冰川都在溶化,包括德納裡國家公園與保留區(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)、雷尼爾國家公園(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)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(Yosemite National Park)等。如果再不處置,這些冰川將在12至13年中完全消失。
在洛磯山國家公園中,溫度上升使山松甲蟲(mountain pine beetle)大量繁殖,因而使大量的樑木松(lodgepole pine)死亡。「看到大量的樹木死亡,遊客都感到驚訝與憤怒。」該公園發言人凱爾‧帕特森說。這些樹皮甲蟲(bark beetle)感染範圍將近5萬英畝,相當於19%的國家公園。

氣候變遷引發的天氣反常在全球發酵,歐洲東部國家塞爾維亞波蘭,初雪提早報到,美國加州跟墨西哥則遭遇暴風雨威脅,部分地區已經淹大水。
大雪紛飛,針葉林跟房舍已經覆蓋皚皚白雪,這裡是塞爾維亞山區,還沒入冬氣溫已經降到零度,道路積雪達20公分,鏟雪車提早出動,波蘭南部度假區也是一樣的景觀。遊客:「對我來說,冬天跟下雪都來得太早,冬天應該多等20天才來。」
大城鄉消防分隊前一棵鳳凰木,今年延至10月才開花,無獨有偶,明道大學今年鳳凰木也出現開花季節紊亂現象,該校教授陳中研判,是今年彰化地區的梅雨季不明顯、氣溫起伏不大等因素,導致鳳凰木亂了開花季。
這種亂花現象,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,打亂植物生理,研判因為今年彰化地區幾乎不見梅雨季,只約颱風來臨才有連續雨勢,且溫度亦無比較明顯的高低起伏,讓鳳凰木也搞不清楚季節,才會在10月間才開花。
時序入秋,很多人卻覺得晚上有點悶熱?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,空氣污染加上民眾過度依賴冷氣,過去50年,一年當中,有三分之一,也就是一百多天,晚上氣溫超過25度。

全球暖化,讓南極冰山像山崩一樣的溶化,氣候逐漸改變,連台灣天氣也出現異常的現象,您有感覺到,現在的夜晚愈來愈悶熱嗎?來自學者的長期研究,發現在40年前,台北市的夜晚,溫度超過25度的天數,只有20天,到了20年前,已經增加到90天,三年前的數據,甚至超過100天,也就是一年當中,有三分之一的時間,台北市的夜晚,溫度都偏高。
晚上會這麼熱,可能是懸浮微粒在作祟,白天太陽被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阻擋,陽光反射溫度反而沒那麼高,到了晚上,懸浮微粒開始散熱,讓氣溫也跟著升高,都市熱島效應,正在發酵。晚上開冷氣,更是惡性循環。這種熱帶之夜,未來還有可能繼續惡化,節省能源的使用,才能減緩環境的反撲。

國內有許多宗教及社團團體也都很努力投入環保工作,其中最有名且也投入最久最有績效的團體〝慈濟功德會〞,早在證嚴法師登高極呼,不要在災難發生時,
才來抱怨或討論,而是要大家從日常環保做起,也讓垃圾變黃金,我想這是我
們大家責任,也是當今世界上最要努力大課題!!

看看我們美麗環境,翠綠樹木,綠油油草地…………

連絡電話047258102

http://tw.layana.com

http://www.layana.com/chinese/cindex.html

Tags:
Filed Under: 筷子知識

Comments are closed.